寻根村史馆,追寻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近日,一批自制的乡土“大片”在山西省蓟县村史馆放映。从只是在墙上挂一个相框,到学习“真实布局”;从设置几个空桌子到开放,再到现在设置多媒体视听手段;从讲述乡村历史到推进乡村伦理教育...分布在中国农村的大大小小的村史博物馆,反映着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盛世岁月。
村史博物馆是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春节这样最大的传统节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子们回到家中,在村史馆里打捞过往的记忆,了解自己村庄的“光荣与梦想”,与圣贤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虽然这种行为是否成为新年习俗还有待考证,但无数事实也表明,大大小小的村史馆已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的阵地之一。
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农村,它留存在传统村落的文化记忆中,让子孙后代记住村落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故事、文章、照片中触摸到当地文化和民俗的独特细节,让他们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要到哪里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毫无疑问,村史馆的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很强的标志性价值,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进入。
让“寻根村史馆”成为真正的习俗,让更多的村史馆成为网络名人中的打卡,让更多的村文化资源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村史馆发挥“凤巢”的引领作用。各地还是要建好位,管好日常,发挥好作用。
“成才需功德,行业广。”村史馆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当地文化人的支持,这就要求各地在充分发挥村史馆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当地文化的潜力,团结和组织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用他们的智慧书写村史馆的辉煌。其次,村史馆的建设定位要准确,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接地气,聚人气,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的纽带作用。因此,各地需要重点关注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等。,并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来记录地方精神,定格一幅欣欣向荣的奋斗全景图。
在推动乡村振兴,重构乡村文化景观,进而培养村民对出生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过程中,村史馆是一个很好的支点。因此,各地不应该把村史馆当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应该把村史馆的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保护有效地联系起来,拓展乡村旅游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存在感,进而吸引更多的乡村圣贤回乡创业,造福更多的人。